央视首次公开画面!我国双航母编队远赴西太,突破“第二岛链”,现身美军后院?2025年8月4日,央视公开一则震撼画面引爆全网:辽宁舰、山东舰双航母编队破浪前行,舰载战斗机腾空而起,直扑不明高空无人机。画面中,歼-15战机从甲板腾空而起,首次对抵近侦察的无人机实施查证驱离,飞行员无线电中那句“无人机的位置,一直在我们导弹的容许发射范围之内”,彰显着中国海军的底气与实力。这场远海远洋训练,不仅是中国航母首次在西太平洋深处亮出“带刀护卫”的锋芒,从"单舰试航"到"双舰协同"的里程碑,更是中国海军首次以双航母编队形式突破美军精心构筑的“第二岛链”。这一切都表明,我国海军已具备了应对外来威胁的能力,意味着在未来可能的中美冲突中,中国完全有实力应对一切外来敌人。
2025年的西太平洋,正经历着冷战结束以来最深刻的军事格局变革。选择2025年中期公开这段画面绝非偶然。此时正值美国在亚太加速部署"堤丰"中导系统、美日菲联合军演频密的敏感时期。央视主动展示双航母编队远海训练,既是对外传递清晰战略信号——中国海军已具备常态化远洋作战能力,也是对内凝聚民族自信。画面中双航母同框的视觉冲击力,远胜千言万语的外交辞令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,公开内容包含战斗机查证无人机的实战化细节,这种"非对称作战"场景的展示,暗示中国海军已构建起应对新型威胁的完整作战体系。此次行动不仅是对我国海军实力的一次展示,更是对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的一种回应。
在当前国际形势下,我国海军一直致力于提升自身的远洋作战能力。2025年6月,辽宁舰与山东舰编队穿越宫古海峡,直抵南鸟岛与硫磺岛东南海域。这片曾被美军视为“绝对防御区”的深蓝水域,首次迎来中国双航母的并肩航行。当两艘六万吨级巨舰同框航行于深蓝海域时,其意义远超视觉冲击。从战术层面看,双航母编队意味着双倍的预警机覆盖范围、叠加的攻击波次和互为犄角的防御体系。根据日本防卫省报告,辽宁舰编队舰载机起降频率接近美军航母战备水平,歼-15战斗机携带实弹完成跨昼夜训练,055型驱逐舰的鹰击-21高超音速导弹随时待命——中国海军用实战化训练证明:第二岛链,已不再是不可逾越的天堑。
此次双航母编队远赴西太,首次突破“第二岛链”,意义非凡。那么,什么是“第二岛链”呢?简单来说,“第二岛链”是冷战时期美国为遏制苏联、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而构建的海上战略防线,由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于1951年提出,其核心是以关岛为枢纽,串联小笠原群岛、马里亚纳群岛至帕劳群岛的弧形防线。美军曾扬言,这条链能将中国海军封锁在“第一岛链”内,使其无法触及太平洋腹地。从地理位置上看,“第二岛链”比“第一岛链”更深入太平洋,对我国海军走向远洋形成了一定的限制。
长期以来,美军凭借“第二岛链”上的军事基地,在亚太地区耀武扬威,对我国的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。此次我国双航母编队成功突破“第二岛链”,意味着我国海军打破了这一限制,能够更加自由地在广阔的太平洋上活动,极大地拓展了我国的战略空间。中国双航母编队的突破,彻底击碎了这一幻想:当辽宁舰的舰载机出现在关岛以东500海里处,当山东舰的预警机全程监控美军P-8A反潜机,美军不得不承认:中国海军的“区域拒止”能力,已从近海延伸至整个西太平洋。
辽宁舰与山东舰的同框航行不仅是技术层面的展示,更是战略层面的重塑。辽宁舰、山东舰双航母编队的协同作战模式,突破了美军在亚太地区对中国的军事封锁,向世界传达了中国海军日益增强的远洋作战能力。双航母战斗群携带的数十架各型战机、数百枚精确制导弹药以及潜艇护航部队,构成了完整的拒止作战体系。两艘航母之间可以通过数据链实现信息共享,统一指挥调度舰载机的起降和作战行动。比如,一艘航母负责放飞舰载机执行防空任务,另一艘航母则可以放飞舰载机执行对海攻击任务,相互配合,形成强大的战斗力。双航母编队的护航舰艇也能够根据不同的作战任务,进行灵活的战术编组,为航母提供全方位的保护。
面对美国11艘航母的绝对数量优势,中国海军已走出非对称发展之路。未来一旦中美开战,我国有着多方面的应对策略。在台海方向,以岸基航空兵和反舰导弹构建“反介入/区域拒止”体系。从航母编队的运用来看,我们可以凭借双航母编队甚至未来更多航母编队的力量,双航母编队配合075型两栖攻击舰,可形成“小多编队”灵活部署,在远海与敌方航母编队进行对抗,争夺制海权和制空权。更关键的是,东风-21D、东风-26等反舰弹道导弹与航母编队形成“空海一体”打击网。未来若中美冲突爆发,中国不会与美国进行航母对决,而是通过体系作战将战场控制在第一岛链内,同时以航母编队前出破坏美军后勤线。这种“你打你的,我打我的”战术,正是基于对自身优势的清醒认知。对于我国双航母编队远赴西太平洋,你有什么看法?
配资天眼-股民配资平台-股票配资开户费用-网上在线炒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